道路运输领域汛期安全防范六项措施

车辆停运措施
气象部门发布暴雨预警信息时:
蓝色预警,运输企业做好防汛教育培训和物资储备等各项准备工作;
黄色预警,运输企业开展对途经预警区域的营运车辆运行线路风险评估,制定并落实调整发班时间、绕行和停运等管控措施;
橙色预警,运输企业一律不得向预警区域内已出现险情或重大隐患路段的发班;
红色预警,运输企业一律不得发班,正在运行的车辆就近开往安全地带停运。
车辆绕行措施
根据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应急响应等级和遇暴雨等恶劣天气而不符合安全运行条件时:
未发班的客运车辆,运输企业立即调整客车发班时间和线路,必要时暂停该班次的营运;
已发班的客运车辆,运输企业采取有效措施紧急避险,主动绕行避让的,严禁途中揽客,相关执法部门不得阻碍符合临时绕道条件的车辆正常通行;
客运班车临时改道时间在7日以内的,由客运企业自行调整,并在3个工作日内报相关行业管理机构备案;临时改道预计将超过7日的,3个工作日内报原许可机关批准。
安全隐患排查措施
运输企业对开行客运线路逐一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对安全风险点进行全面梳理登记,制定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将安全风险点位及应对措施告知相关驾驶员,督促其严格落实“提前避让、预防避让、主动避让”要求,严禁冒险运行;运输企业将安全隐患排查贯穿汛期防灾工作始末,对农村公路临河、靠山等水毁易发路段的隐患点,逐一登记造册,建立清单台账,制定防范措施,并及时将排查结果报送行业管理部门。
车辆动态监控措施
充分运用卫星联网联控系统和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强化对车辆运行情况监控监管,突出“两客一危”、农村客运等停运、绕行车辆的重点跟踪监控。
运输企业营运车辆启用路网电子地图,将地质灾害风险源数据和实地踏勘、驾驶员发现的地灾风险点位植入主防车载终端。运用电子围栏技术,限制营运车辆进入地质灾害预警和暴雨预警区域。
安全教育措施
运输企业结合汛期特点,加强《道路运输驾驶员应急驾驶操作指南(试行)》中的湿滑路面行驶、突遇自然灾害、车辆落水、车辆爆胎、驾驶视线不良等应急处置方法的培训,提升驾驶员应急驾驶操作能力,引导驾驶员牢固树立安全文明驾驶理念,严防冒险作业、涉险运营;未经教育培训或者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驾驶员,一律不得参加汛期道路运输经营。
首班回报制度
运输企业排查收集首班驾驶员在车辆发班后,运行线路出现因地质灾害引发断道、飞石、塌方、泥石流等异常突发情况,提醒下一班次驾驶员延迟发班或采取有效措施紧急避险。
(来源:麒麟交通综合执法,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