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亚太创新园二期项目,上月在上海浦东基地落成启用。未来,巴斯夫全球大约四分之一的研发活动将在亚太区进行。走过150年的巴斯夫,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下,将呈现怎样的变化?在新的起点上,巴斯夫又如何为研发合作提供新的平台并助力本土的科研人员成长?
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
巴斯夫执行董事会副主席、首席技术官薄睦乐表示,创新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亚太创新园是巴斯夫在亚太区最大的研发中心,也是巴斯夫全球研发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在先进材料的系统研究、配方及化学工程等领域,将源源不断地创造新成果。
对巴斯夫在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创新努力,薄睦乐非常自豪。他说,巴斯夫根据“创造化学新作用”的战略,制定了远大的目标,并已将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写入公司宗旨。未来,随着人口及需求持续增长,一方面为全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也创造了大量机遇,对化工行业而言,尤其如此。薄睦乐强调,未来,巴斯夫将通过研发和创新,在资源、环境和气候;食品和营养;生活质量3个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薄睦乐说,巴斯夫自1865年诞生以来,创新一直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而未来,可持续性是新业务的重点,是促进盈利增长的重要动力。
研发合作培养本土人才
随着亚太创新园二期落成启用,这里已经发展成为巴斯夫在亚太区重要的研发枢纽,未来将从事更多全球性研发活动。薄睦乐介绍,早在2012年,先进材料和系统研发人员就落户亚太创新园,专注于家庭和个人护理、特性材料等领域。创新园还成立了一支强大的分析与材料物理团队,将为研发活动提供支持。目前,亚太创新园已经拥有超过15个研发部门。
除上海外,巴斯夫在大中华区的其他城市也设有研发设施。位于中国台湾桃园的巴斯夫电子材料研发中心于今年2月完成扩建,新增了3座从事电子材料研究与应用测试的实验室。此外,巴斯夫还在桂林设有催化剂发动机实验室。
薄睦乐表示,在未来的构架中,巴斯夫会进一步优化全球研发组织机构,汇聚实力组建三大研发平台。这些研究平台将在全球建立网络,从而支持巴斯夫的研发需求。同时,新平台也奠定了上海亚太创新园在巴斯夫研发网络的支柱地位。
巴斯夫在中国的研发团队非常多元化,有来自十多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同时巴斯夫也致力于发挥本土人才优势,亚太创新园大部分科研人员来自中国。自1997年来,巴斯夫持续大力投入,致力于推动与中国高校、中科院下属科研机构的合作。
为了推动跨国跨学科交流,巴斯夫发起了亚太区博士挑战赛,邀请本地区化学、工程、聚合物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博士生贡献自己的创意提案,获奖团队则参加国际夏令营。今年11月9日~10日,巴斯夫邀请300多名全球顶尖科学家汇聚上海,围绕“城市生活”展开讨论,共同探讨应对城市生活挑战的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尤其关注中国。
助力中国企业进军国际
巴斯夫亚太区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兼董事长侯宇哲介绍,巴斯夫与大中华区客户的长期合作正逐渐延伸到国际舞台,他非常欣喜地看到,巴斯夫利用各种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助力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成功。
作为全球以及中国领先的汽车涂料供应商之一,巴斯夫涂料部成了中国汽车制造商奇瑞汽车位于巴西雅卡雷伊新工厂的独家汽车涂料供应商,向奇瑞供应水性汽车漆和阴极电泳漆。这些产品所采用的新技术有助于提高涂装效率,改善防腐蚀效果和降低VOC排放,同时不会影响汽车漆的质量和颜色。
巴斯夫还与家电领先品牌海尔、全球科技公司美国宇航公司联合研发了磁热冷酒器。今年,3家合作伙伴推出了革命性的酒柜产品原型。
侯宇哲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步入平稳增长的新阶段,行业转型和高质量的发展成为重中之重,推动大中华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大有作为的事业。巴斯夫将长期坚持在中国市场开展一流的创新服务,并通过上海亚太创新园辐射亚太和全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