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危化品物流网!www.hcls.org.cn
2020年中国液化天然气现状与LNG罐箱物流情况
2021-01-12   【打印【关闭】
      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高效、方便的清洁能源和化工原料,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世界各国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也日益重视,目前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当前,石油、煤炭、天然气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中,分别占33% 、27%和24.3%,天然气的比例已接近煤炭。然而,石油和煤炭的消费比重近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只有天然气保持着旺盛的增长势头,天然气在未来20到30年间将取代石油成为世界第一能源。
      一、2020年国内液化天然气(LNG)生产情况
      中国天然气利用极为不平衡,天然气在中国能源中的比重较小。从中国的天然气发展形势来看,天然气资源有限,天然气产量远远小于需求,供需缺口越来越大。尽管还没有形成规模,但是LNG的特点决定LNG发展非常迅速。可以预见,在未来10年的时间内,LNG将成为中国天然气市场的主力军。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为保障经济的能源动力却极度紧缺。
      随着川渝气田的开发,西南地区 LNG 日产能可以达到 130 万立方米以上,此外,华南地区 LNG 日产能为 110 万立方米左右,华东地区日产能为 15 万立方米,东北地区日产能约为 13 万立方米,华中地区日产能约为 9 万立方米。我国小型 LNG 厂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四川、山西、宁夏、陕西、甘肃、青海等西部资源地,陕西小型 LNG 产能位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总量的 23.8%;宁夏、内蒙、四川分别占 17.1%,12.1%和 10.9%。我国小型 LNG 市场已经形成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多元发展的竞争格局,2020年我国小型 LNG 市场参与主体达到 80 余家企业。中石油小型 LNG 产能最大,达到 500 万方/日,占国内市场份额的 23.8%;宁夏哈纳斯新能源集团是第二大 LNG 生产商,总产能为 300 万立方米/日,占14.3%;陕西延长和新疆广汇并列第三,总产能为 150 万立方米/日,占 7.1%。随着西气东输及管网的完善,小型 LNG 工厂已成为开拓市场的先锋,在促进边际气田和非常规资源高效利用、城市调峰和事故应急、运输工具的替代燃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12-2020年中国国内液化天然气(LNG)产量(万吨)
      注:2020年生产总量依据为国家统计局1-11月统计总量和十二月份各生产厂家总和数据(数据仅供参考)。
      二、2020年液化天然气(LNG)进口情况
      随着我国天然气需求量的快速增长,仅靠管道气已经不能满足国内天然气的消费增长,LNG进口迎来了快速发展。中国于2006年才开始进口LNG,比日本晚38年,但是中国LNG工业发展迅速,自2006年深圳大鹏LNG接收站投产运营以来,中国LNG进口量逐年增长,已经慢慢成为重要的天然气供应来源。
      在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和环保政策不断加码的驱动下,我国天然气消费需求重回高速增长,LNG进口量在过去两年逐年攀升。在当前国际LNG供应相对宽松的背景下,2020年我国LNG进口继续延续攀升势头,但同时业界应密切关注LNG供应成本、天然气市场体制机制改革以及俄罗斯管道气的进口等因素对国内LNG市场的影响。
      预计2020年中国LNG进口量达6759万吨。
2012-2020年中国进口液化天然气(LNG)总量(万吨)
*注:2020年进口总量依据为国家统计局1-11月进口总量和十二月份路孚特Eikon的轮船追踪数据(LNG罐箱不在统计范围之内、数据仅供参考)
      截至2020年12月底,中国沿海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有22个,其中,华南地区11个,华东地区6个,华北区5个。总接收能力为9035万吨/年。储罐总仓储能力为970万立方米(液态)。2020年在建项目主要有宁波LNG二期、唐山LNG扩建、申能洋山LNG扩建等项目,预计项目建成后新增接卸能力650万吨/年。
      2020年LNG进口接收站,按接收量排名排列:河北唐山LNG接收站、广东大鹏LNG接收站、山东青岛LNG接收站、江苏如东LNG接收站和浙江宁波LNG接收站列TOP5,前5个接收站LNG进口量超过全国进口量的50%。
中国22座已投运接收站
      三、LNG罐箱多式联运模式
      LNG罐箱业务作为传统LNG产业链的有力补充,其运输模式“宜运宜储、宜水宜陆”,具有运量大、运距远、覆盖范围广、储存时间长、“门对门”直达用户的特点,供气范围能够覆盖天然气管网达不到的区域,将进一步增强我国天然气保供能力,成为保障国计民生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
      LNG罐箱公路运输目前主要应用在500-800公里范围内,根据中石油资料,LNG罐箱能在0.5小时左右的时间内实现快速卸载,有效的缩短物流周期,增加年运输次数,降低了物流成本。
      目前全国约有LNG罐箱约2100个,但是目前LNG罐箱运输较难形成规模。运输成本较高,压制了欠发达地区的天然气使用热情,限制LNG罐箱的应用发展。与此同时,装卸码头和堆场的资质、LNG罐箱国内外标准不统一、多式联运的衔接也极大的制约了国内罐箱多式联运的发展
      在铁路运输方面,中石油率先在2012年和2013年做了铁路运输2019年中铁特货和中海油的济源集团也做了这方面运输实验和尝试,未来可能大规模进行推开和应用。
      2007年,我国开展了首次LNG罐箱水路运输试验。目前LNG罐箱水上运输在国内还属于试点试验阶段。要实现 LNG 罐箱大规模水上运输,必须突破装载限制,并确保LNG罐箱堆码安全,因此,罐箱的无损维持时间显得尤为重要。若罐箱上船时的无损维持时间大于其在海上及堆场停留的时间,则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将不会产生闪蒸气排放,从而可以避免闪蒸气气体产生的低温和易燃的风险。因此,建议LNG 罐箱必须进行低温性能试验,并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补充和完善现有低温性能试验的要求,研究 LNG 罐箱无损维持时间的准确预报方法,保障LNG罐箱水运的安全。
      四、目前发展LNG罐箱全产业链的瓶颈及建议
      1、制约行业发展的政策瓶颈。
      相关部门及企业对LNG认识不足,危险等级划分过高,导致LNG罐箱在运输、堆存、使用各环节过度受限。LNG罐箱的“能源模块”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目前在终端应用中没有发挥出甩挂的优势。
      罐箱堆场:暂时没有形成LNG罐箱堆场整套建设标准,相关参考标准过于严格,限制LNG储备中心建设。
      铁路运输:铁路运输要满足危化品专线铁路要求,且目前没有出台包括铁路堆场、穿越涵洞隧道、罐箱装卸编组等安全和技术标准规范。
      水路运输:船舶积载要求不超过2层,导致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建议参考国际标准,将堆存层数提高到4层。江海联运需要明确安全距离、通闸通桥标准和规范的手续办理流程。
      2、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罐箱制造:罐箱设计没有统一的接口尺寸、充装位置、快速卸液机泵设备以及智能物联装置,造成上游与LNG槽车站充装不匹配,下游终端现阶段无法实现快速充装、多罐联装和快速卸液。
      空罐管理:罐箱空箱残液保冷、残液处理没有技术规范要求,罐箱存放和运输残液监测没有形成安全技术标准。 
      堆场管理:罐箱整船运输、大型堆场(特别是密闭空间)运输储备环节,国内目前缺乏BOG(LNG蒸发气)回收再利用装置设计标准和安全管理规范。
      罐箱贸易:LNG罐箱贸易作为天然气新业态,目前没有形成成熟的智能互联交易平台,实际业务报批手续缺乏规范的办理流程。
      3、LNG罐箱发展建议
      一、建议加快完善LNG罐箱堆场、铁路、码头、江海联运等流程审批,破解政策性瓶颈问题,提供LNG罐箱终端利用政策支持,支持鼓励行业企业先行先试,推动LNG罐箱产业发展。
      二、建议科研院所、资源供应、罐箱制造、贸易物流、终端客户等全产业链企事业单位,协同完善LNG罐式集装箱多式联运各环节行业技术标准,破解技术发展瓶颈问题,实现标准统一。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中国油气智库联盟专家刘满平表示,“十四五”期间,国内天然气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行业仍将处于发展期,主要有以下五大机遇。
      第一,市场供求环境相对有利。“十四五”期间,全球LNG建设过剩,全球天然气处于宽松局面。而国内天然气勘探开采力度加大、多元化进口体系逐步建立,应急储备体系不断完善,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将得到改善,市场供给完全有能力满足国内需求,供需整体或将呈相对宽松态势。
      第二,我国宏观经济高质量增长、城镇化持续推进,将带动包括天然气在内的清洁低碳能源需求刚性增长,天然气内生潜力依然巨大。
      第三,我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和具体实施路径的确定,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的桥梁作用和在电源中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得到体现。
      第四,随着油气改革关键性政策落地实施,天然气行业将由之前的“资源为王”“供给为主”的阶段进入一个“多元竞争”“市场至上”的全新发展阶段,改革所带来的红利将逐步得到释放。
      第五,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为天然气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目前LNG贸易正在成为全球能源市场新热点,中国要想拥有天然气市场更多的话语权,一定要在LNG领域实现突破。我国需要大力发展LNG,尽快建设LNG期货市场,一方面可以争得话语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建立我国自己的定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