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随着监理单位宣读的确认报告,中国石化洛阳石化公司(以下简称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260万吨/年渣油加氢等4套新建装置顺利完成中间交接并转入生产准备阶段,按计划将于8月份投产。
“新建装置的建成中交,标志着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新建主体装置全面落地建成。”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部施工管理部主任周海宾这样对记者说。
据悉,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总投资45亿元,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化合作推进的建设项目,既是中国石化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河南省、洛阳市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在洛阳石化现有800万吨/年炼油装置的基础上,通过新建和改造部分装置,形成1000万吨/年的加工能力,实现装置结构的优化调整和油品质量升级。
据介绍,该项目由新建项目和改造项目两大部分组成,此次中交的新建260万吨/年渣油加氢装置、12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45万吨/年芳烃抽提装置和8万立方米/时氢提浓装置,是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的核心内容,于2019年1月11日开始土建施工,7月19日转入安装施工阶段,历时17个月建设完成。
“此次中交代表着项目主体工程建成并实现中间交接,是炼油结构调整项目建设的重要里程碑。通过实施炼油结构调整项目,能够实现工艺路线和产品结构的同步优化,实现产品质量的不断升级,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环保标准。”洛阳石化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介绍,该项目的实施一方面提升了企业加工原油的适应能力,具备加工高含硫原油条件,实现从“吃细粮”到“吃粗粮”的转变;另一方面,可以增强装置配套能力,将原油加工能力提高到1000万吨/年,并实现“吃干榨净”“滴油淘金”的目标。
如何将石油加工中劣质的渣油“吃干榨净”,做到资源充分利用,是当前行业的一大重点课题。“渣油加氢”是当前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技术。目前,国际上拥有固定床渣油加氢技术的国家有美国、法国和中国。推进渣油加氢成套技术工业应用,成为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新建260万吨/年渣油加氢装置由中国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和总承包,采用的是中国石化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自有技术。
炼油结构调整项目除新建和改造装置外,还实施了多个配套项目。洛阳原油商业储备基地(一期)已经建成,即将投用,二期工程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推进,计划于2021年6月建成中交;总投资49.39亿元的日照-濮阳-洛阳原油管道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总投资8亿元的洛阳石化-新郑机场航煤管道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将于年内开工建设。
“项目将于8月份投用,届时,我们的产品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生产能力将得到提升。”这位负责人说,项目实施后,标志着洛阳石化的发展正在向完善炼油产能结构调整,向做大炼油化工,逐步实现由“燃油型”炼厂向“化工型”炼厂转型。通过项目的实施,企业将成为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中西部最大现代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满足河南及周边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同时,进一步提升洛阳市石化产业集聚区综合实力,推动地方化工产业向集群化、精细化、高端化发展,为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和河南更加出彩助力加油。
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要以项目中交为契机,扎实推进集团公司“百日攻坚创效”行动,继续抓好项目中交后的各项工作,力争实现早投产、早创效,为推动企业全面可持续发展,打造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