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危化品物流网!www.hcls.org.cn
郑成华在第八届化工物流安全环保发展论坛的致辞
2025-04-27   【打印【关闭】
郑成华  中石化化工物流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尊敬的何会长、廖总,各位嘉宾、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在这万物竞发、生机蓬勃的四月,我们齐聚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共同开启第八届化工物流安全环保发展论坛。在此我谨代表中物联危化品物流分会和中石化化工物流有限公司,向各位企业代表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当前,全球经济深度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席卷而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石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正处于破茧成蝶的转型振动期,一方面产能过剩、资源约束、环保压力等问题倒逼行业的加速升级,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为石化行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技术革新和模式创新的新动能。2024年,我国石化产业规模已突破16万亿,但单位产值能耗仍高出国际先进水平。绿色转型的任务艰巨而又紧迫。
       化工物流作为石化行业的血脉,其战略定位也更加凸显,2024年我国化工品物流总额已达到27万亿,这一数字不仅反映了化工行业的蓬勃发展,也预示着物流行业在化工品流通中的巨大潜力。但行业仍面临着效率与成本的失衡、安全与规模的冲突、转型与惯性的博弈等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效率瓶颈、安全压力、环保约束、内卷困境四大挑战交织并存,多式联运协同不足,导致全链条的成本居高不下,危化品运输风险点多、动态监管难、、技术落后、碳排放强度高、绿色技术标准不完善,形成双重约束。低价竞争使服务质量与技术投入陷入了恶性循环。这些挑战警示着我们传统发展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唯有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安全环保为底线、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方能实现行业突围。
       从安全形势看,要筑牢底线、构建全链条的防控体系。面对安全挑战,我们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构建技术赋能、标准先行、文化筑基“三位一体”的安全防线。以技术赋能实现人防+技防的融合,推广智能监控、自动驾驶、区块链溯源等技术;以标准引领建立覆盖全链条的安全规范,落实交通运输标准提升行动方案;以协同治理形成政府、企业、协会联动机制,搭建风险预警平台,完善应急预案库。
       从绿色发展看,唯有低碳转型,方能绘就可持续发展的蓝图,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新赛道,更是化工物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行业指明了方向。化工物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重要领域,通过清洁能源替代、循环经济实践、碳足迹管理等方式突破瓶颈。在能源结构转型方面,需要加快推广LNG重卡、氢燃料电池车等新能源运输工具,推动光储充一体化的物流园区建设,实现可再生能源的自给率突破;在循环经济实现方面,需要建立标准化包装物的共享平台,提升化工容器的循环使用率;在碳足迹管理方面,需构建覆盖采、运、储、交付全流程的碳足迹核算体系。在此,我呼吁行业龙头企业率先发布ESG报告,将绿色绩效纳入供应商评估体系。通过标杆引领带动中小企业共建低碳生态圈,让绿色成为行业最鲜明的底色。
       从未来趋势看,数智赋能开启行业新纪元。今年DeepSeek横空出世,标志着智能化浪潮从“概念期”迈入“落地期”,在数字经济浪潮下,化工物流也逐渐从“成本中心”向“价值创造中心”转变。目前大数据、AI、物联网等技术正塑造着行业生态,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技术深度应用,将推动无人舱规模化落地。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模拟物流网络,可优化路径规划,降低空驶率,进一步降低成本;平台化整合将打破传统分散的进出摸式,通过建设国家级化工物流大数据共享平台,实现车、货、仓精准匹配,共享运力模式的推广,提升行业资源的利用率。
       伴随着“一带一路”的倡议深化,化工物流企业诚需加快构建国际化合规体系和跨境应急网络,服务中国石化产业出海战略。生态化协同要求我们产业链上下游构建绿色联盟,打造生产、物流、消费闭环的低碳价值链。
       各位同仁,历史的机遇总是属于坚定者、奋进者和变革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化工物流的转型升级已进入深水区,我们拒绝“内卷”,要求我们以技术创新替代低价竞争,以差异化服务拓展增值空间。坚守底线,需要将安全环保视为生命线,杜绝侥幸心理,开放协作应共建数据共享池,推动跨企业、跨行业的创新。面对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让我们以智慧乘势而上,以担当顺势而为,共同书写化工物流行业安全绿色智能化发展的新篇章。
       预祝本届论坛圆满成功,祝愿各位在长沙收获智慧、友谊与机遇,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