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危化品物流网!www.hcls.org.cn
东营:用“六有”抓“六度”打造危化品企业工伤预防培训样板
2022-08-10   【打印【关闭】
      作为全国危化品企业工伤预防能力提升培训工程3个重点联系点之一,山东省东营市率先启动培训工程,用“六有”抓“六度”,打造规范化、模板化、常态化危化品企业工伤预防培训样板,先行先试、形成示范。参加工伤预防培训的“两类重点人员”和重大危险源包保责任人培训合格率99%以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有一张统分结合的职责清单,增进部门协同的“深度”。应急、人社系统抽调骨干成立专班,建立政策互通、业务互联、信息共享工作机制。拉出部门职责清单,明确应急部门6项专业性的职责,由应急部门把好培训业务关口,把“事”办好;明确人社部门5项政策性的职责,落实年度预算261万元,落实好“钱”的问题。两个部门共同遴选建立师资库,共同确定施教单位,共同参与过程监督和项目验收,形成既分工负责又协作配合的工作格局。
      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培训资源,确保培训组织的“厚度”。充分利用当地教学资源,紧密结合我市实际,确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业训练中心为固定的培训组织单位。配套建立危化品工伤预防警示教育基地、危化品工伤预防实训基地和危化品工伤预防示范园区和东营市网上培训教育平台“两基地一园区一平台”培训空间格局,做好基础性工作,为培训组织实施提供坚实保障。
      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拓展培训力量的“维度”。国家层面,与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中海油安技服等高水平技术服务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省级层面,打通与山东省安全生产协会、省化工研究院等单位的交流渠道,并与山东省安全生产专家库对接,将业内权威的专家学者、重量级标准起草人纳入工伤预防“化工名师”师资库。市级层面,侧重将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过硬的车间“金牌工匠”作为实操培训后备力量,让培训师资“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有一本量体裁衣的培训教材,提升教学内容的“合度”。线上线下培训学时在国家部委要求的基础上上调50%以上,用时间保证质量。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市化工产业特征,分石油化工、基础化工、精细化工3大领域,炼油、溶剂油、氯碱等10个行业,分类设置理论授课课程和现场实操演练科目。针对不同的受训对象,从组织领导能力、工具使用能力、现场处置能力三个方面,精准化定制学习“套餐”,严禁不同类型企业“一锅煮”,企业不同人员“一锅煮”。
      有一种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渠道的“广度”。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实操相结合、实训竞赛相结合,创新开展“学员上讲台”互动式教学、事故复盘模拟、VR模拟仿真、应急实训演练等教学内容,多以学员“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变“被动式”授课为“主动式”学习,促进教学模式由“单点集中”向“多点突破”蝶变,让学员深度参与、沉浸式体验,提高教学质量。
      有一套严格的考核管理制度,加大结果应用的“力度”。采取封闭管理、人脸识别、定位打卡、专人跟班的形式,实施班长统筹、组长负责制,严格全过程质量监督和考培分离制度,根据受训对象分类建立“题库”,实施“一期一考”。建立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将线上培训、线下实操、学员上讲台、闭卷测试等成绩纳入考核内容,聚焦提升学员综合安全素质。每期培训考核成绩通报企业主要负责人,并作为县区年底安全生产考核的重要参考。对成绩优异的,减少监管执法频次并下调工伤预防费率基准,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政策红利,享受到“真金白银”;对成绩不合格的,动态调整企业“红橙黄蓝”风险等级并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情况严重的下发督办函责令企业更换相关负责人,切实发挥工伤预防培训的“试金石”和“指挥棒”作用。
      (来源:山东应急管理厅,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