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18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危险品与化工品物流分会、湖南长炼交通运输实业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25第八届化工物流安全环保发展论坛在长沙成功召开。来自政府相关部门、地方协会、行业专家以及化工生产、化工物流道路、铁路、水运、仓储和贸易领域的500余位嘉宾出席会议。
会议邀请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何辉、中石化湖南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述波、中石化化工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成华、湖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尹国杰、科思创聚合物(中国)有限公司亚太一体化物流安全和保障负责人侯立、物流倡导和可持续性发展高级经理王琰、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超、湖南长炼交通运输实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海峰、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主任范文姬、G7易流华南总经理张乐、中石化化工物流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经理王虎、中国石化燃料油销售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副经理李艳庆、中国石油昆仑物流有限公司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副经理韩辉、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QHSE部主任王超、林德集团大中华区配送总监刘长其、兰科化工(张家港)有限公司大中华区物流经理蒋卫东、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客户服务部经理吕丽、东风商用车危化行业总监张亚涛以及镇海石化物流、齐鲁石化物流、密尔克卫等头部物流企业代表。
本次大会以“智驭未来·绿绘蓝图·安全同行”为主题,助力企业建立碳足迹以及ESG管理体系,加速数智化在化工物流行业的深度应用,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与效益的持续提升,推动安全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蔡执阳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危险品与化工品物流分会 常务副秘书长
蔡执阳首先对参会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表示,今年以来美国的关税霸权对全球产业链造成了系统性冲击,我国石化行业面临原材料“卡脖子”、出口遇寒流、高端化学品技术受制的三重困境,这关乎化工行业的韧性与供应链的安全。2025年物流开局平稳中显优化、物流供需适配较好、升级业态向好,但挑战犹存,需化危为机。企业经营情况调研中显示,多数企业已尝试运营优化、技术升级等降本举措。此外,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传递的强烈信号来看,化工物流行业正迎来新的变革机遇。政策端以“绿色+安全”双轮驱动,一方面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应急管理体系升级筑牢发展底线,另一方面以更严格的环保法规倒逼物流模式向低碳化转型。
何 辉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副会长
何辉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制定落实“十五五”规划的承上启下、谋篇布局之年,也是现代物流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GDP增长5.4%,生产、建设、消费都比去年同期甚至比去年前年水平有所上升,反映出当前中国经济总体仍然保持稳中向好的势头。同时,也要注意经济运行中的压力大、国际环境更趋复杂,特别是近期美国滥施关税,严重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面临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化工物流行业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做好加强工作:一是物联网大数据、数字技术的深化应用;二是加大数字供应链创新和应用;三是通过并购重组优化行业结构趋于协同;四是优化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廖述波 中石化湖南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廖述波表示,湖南石化是一家既新也老的企业。“新”在2024年元旦才开始一体化运营,“老”在企业前身巴陵石化、长岭炼化已有60年的薪火相传历史。企业现有各类生产辅助装置100余套,形成了炼油、己内酰胺、聚酰胺、热塑弹性体、环氧树脂、环氧丙烷、沥青碳材料等7条特色产品产业链。面对企业原料产品中危化品种类多、储运量大的现实挑战,湖南石化始终将化工物流安全环保作为生命工程,形成了技术筑基、安全同行、绿色低碳的实践体系。他表示,湖南石化将锚定打造世界领先绿色石化新材料创新基地发展愿景,持续完善化工物流管控体系,筑牢安全防控网络,维护低碳运输生态,以安全、环保、高效的供应链护航高质量发展,为行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郑成华 中石化化工物流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郑成华表示,当前,全球经济深度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席卷而来,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石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正处于破茧成蝶的转型振动期,化工物流战略定位也更加凸显。他表示,实现行业突围,要筑牢底线、构建全链条的防控体系;推进低碳转型,方能绘就可持续发展的蓝图;以数智赋能开启行业新纪元。当前化工物流的转型升级已进入深水区,要以技术创新替代低价竞争,以差异化服务拓展增值空间,将安全环保视为生命线,杜绝侥幸心理,开放协作应共建数据共享池,推动跨企业、跨行业的创新。面对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让我们以智慧乘势而上,以担当顺势而为,共同书写化工物流行业安全绿色智能化发展的新篇章。
在大家的共同见证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危险品与化工品物流分会气体物流工作组正式成立。
李 超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李超在演讲中首先回顾了2024年的经济趋势,并对2025年经济情况进行了展望。化工市场方面,2025年是烯烃投产大年,聚烯烃产能明显增长。从细分行业来看,房地产行业持续调整,包装行业、汽车行业呈增长态势,纺织服装行业则面临外需困境。此外,贸易战给化工领域部分产品带来挑战,不过中国正积极推动相关产品的产能追赶。他强调,未来高端、差异、绿色化产品需求旺盛,化工物流企业应把握行业发展新机遇,实现自身的升级与发展。
侯 立 科思创聚合物(中国)有限公司 亚太一体化物流安全和保障负责人
王 琰 科思创聚合物(中国)有限公司 物流倡导和可持续性发展高级经理
侯立与王琰进行了联合发言,他们讲到,化工供应链正面临着需求不确定、结构复杂化等挑战,可通过明确供应链与物流的战略定位、构建双供应链与应急预案体系等应对挑战。科思创认为化工绿色物流是价值新动力之一,并将效率杠杆和技术杠杆相结合构成绿色物流解决方案,实现效率提升和减排成效。此外,科思创参与编制绿色物流相关团体标准,从通用和专用指标对企业绿色管理、运营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价,推动行业标准化和可持续发展。
张 乐 G7易流华南 总经理
张乐分享了G7易流助力化工企业提质增效的案例。他讲到,G7易流通过“AI驱动下的安全管理4层控制塔”安全体系建设和“三晒两抓”的安全管理方法闭环,有效预防、减少事故发生,赋能安全管理。同时,G7易流打造了“连接型运输系统——财运通”,帮助危化物流企业从三个维度做好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未来,G7易流将持续以技术与数据为驱动赋能行业,不断探索最具价值的化工物流行业先进实践。
行业叩问环节,以“化工物流企业如何平衡安全、成本与环保”为主题开展,镇海石化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智勐作为主持人,中石化化工物流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经理王虎、中国石油昆仑物流有限公司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副经理韩辉、兰科化工(张家港)有限公司大中华区物流经理蒋卫东、华鲁恒升客户服务部经理吕丽、山东远顺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峰、福建永创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华六位嘉宾参与互动,共同围绕化工货主企业如何构建兼顾ESG要求与成本控制的双维度供应商的评价模型、自有运力和外包服务商管理、化工物流企业如何破局“安全投入高、环保压力大、成本竞争激烈”三重矛盾、“内卷”背景下化工物流企业的发展规划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分论坛一为“智慧安全与创新发展论坛”,上半场由中物联危险品与化工品物流分会综合部主任胡岚主持,长安大学危险货物运输研究所研究员殷若分享了电子押运试点工作经验,他指出传统押运人员存在职责落实不到位、发挥作用不显著等问题,电子押运则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湖北、贵州、山东等地已积极试点,并总结出梳理押运人员法定职责、选择“低危介质,短距运输”运输场景、设置远端押运人员、升级车辆安防设施等试点经验。东风商用车危化行业总监张亚涛介绍了东风商用车的发展历程、产品成果以及在危化品运输车辆领域的技术突破与服务承诺。东风一直推动重卡平台向智能化、电动化、高端化发展,通过大数据和AI分析不同运输场景,实现动力链集成开发与智能控制。此外,东风通过严格的供应商管理、产品验证和制造把控确保产品质量,致力于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生态链。永泰运化工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运输事业部总经理祝岳标首先介绍了永泰运化工的概况,专注跨境化工物流供应链服务,在国内外布局多个基地,拥有专业团队和完善服务体系。面临挑战,永泰运借助智慧物流、建设一体化基地搭建、搭建物流信息大平台等手段,扩大行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协同合作,提升企业运载效率和效益。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范文姬围绕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相关政策进行了详细介绍。先回顾了正在修订的相关法律法规,接着阐述了近期政策动态,如推动国际规则国内转化内容。未来将强化部门协同监管,开展协同监管试点和推行安全码制度,以及在降本增效方面推动危险货物多式联运技术标准出台的工作,为行业发展提供政策指引。


下半场聚焦化工气体物流领域,由湖南驿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贾杰山主持,林德集团大中华区配送总监刘长其绍了AIGA的基本情况,包括其组织架构、工作重点及发布的刊物。通过分享多起事故案例,指出人的因素是危险品运输事故的主要原因。林德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司机安全意识。此外,他强调管理层领导力和良好工作场所条件对提升运输安全的作用,期望构建相互依存型团队,降低事故发生率。盈德气体集团QHSE总监袁立志分享了盈德气体在危险货物运输疲劳管理方面的经验。盈德气体业务广泛,在工业气体领域发展迅速,其物流保障网络庞大且复杂,运输任务繁重。他指出疲劳驾驶在气体行业事故中频发,危害极大,影响因素众多。盈德气体通过建立疲劳风险预警和资源配置机制进行全过程疲劳管理,有效提升驾驶行为安全性,降低事故风险。中国石化燃料油销售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副经理兼中石化(北京)清洁能源公司安全总监李艳庆讲到中石化燃料油公司通过开展驾驶员和押运员培训、加强智能设备应用、优化防追尾、防侧翻等技术、防控LNG特性风险、建立专业地图和调度预警平台、建立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等举措整合应急资源网络,加强外部承运商管理,以提升行业整体水平。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QHSE部主任王超分享了公司在LNG槽车安全运输管理方面的经验,其将槽车管理纳入QHSE管理体系,构建全过程风险管控流程,从提升基础管理、承运商管控、风险防控、应急管理、数字化建设以及承运商安全素质等多方面发力。同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防止串货等不良行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分论坛二以“化工仓储“绿智”升级发展论坛”为主题展开,由泰地石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狄勇猛主持,河北英科石化工程有限公司院长特助、化工设计经理孙美婷介绍了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综合物流服务中心项目,该项目旨在实现园区对危化品运输和储运的高效安全管控。项目前期综合考虑政策法规、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选址和总图设计,中期严格按照流程推进,后期施工验收后,加强人员培训、完善制度,建立持续优化机制,积极开展合规性检查与认证。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正高级工程师韩钧讲解了《石油库设计规范》的修订内容,其中,安全消防方面增加了对储罐容量、耐火浮顶的选用等要求,同时增加消防设施设置、供电电缆保护规定。环境保护方面,明确储罐气体排放限值,增加漏油及事故污水收集池容量等要求。规划布置方面调整了输油管道站场、光伏发电设备等与石油库设施的防火距离等。万华化学(烟台)销售有限公司安全管理副经理徐新建讲述了万华化学化学品准入分为入前评估和入库前检查两个阶段,准入前评估涵盖超设计审查、禁忌混存、物料监管、基础设施、消防应急、职业健康等方面,入库前检查包括资质文件核查、实物核对等,核查运输车辆和人员资质、管制管控化学品资质证明,检查实物名称、规格、包装等是否相符,确保化学品仓储安全。福建中远海运化工码头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春波介绍了中远海运化工码头围绕降本增效、安全升级、技术革新等核心需求,通过三维模型等基础设施建设、数据驱动与AI赋能的数字化建设等举措,成功树立了标杆场景应用。未来,中远海运化工码头将继续以科技驱动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新模式,建设一流的科技创新型绿色液化品仓储企业。中外运化工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健康安全环保部总经理赵书景从承运人视角阐述绿色物流发展趋势。航运、航空、汽运都面临着降碳压力,随着客户对绿色物流需求增加,中外运化工提供定制化绿色物流解决方案,分合规、提效、支持战略决策三个阶段助力客户降碳。同时构建“双碳”略体系,通过9项保障措施、5项举措实现绿色物流生态建设践行者与创新者的愿景。


分论坛三为“低碳航运与安全实践发展论坛”,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船长、船舶评估与海事保障主管姜青武分享了赛科承运商准入和船舶审核制度。船公司审核参照TMSA标准,重点关注安全领导力、设备可靠性以及绩效管理等方面。在船舶评估方面,赛科自建了船舶评估系统,融合AI技术获取信息,审核不通过的原因包括SIRE报告、船员资历要求矩阵、PSC表现等8个方面。吾爱赫兹信息科技董事长王坤秀分享了企业在能化供应链经营管理与安全管理方面的探索成果。52Hz升级之后,产品功能更丰富,可跟踪多种能源产品航次结合航运与商情数据,借助大语言模型生成动态报告和专题报告。同时构建了石化供应链知识图谱,应用于安全管理。此外,52Hz强调高质量数据集对AI应用的关键作用,推出新产品,在航运领域有更多应用拓展。广东瑞高海运物流有限公司助理总裁、数智化总监赫磊讲到,瑞高2023年提出数字化战略并将AI作为核心,与瑞泊公司成立联合实验室,开发私有AI“小瑞”,应用于安全和风控、业务和效率等方面,涵盖知识问答、事故报告撰写、专业翻译、培训出题等功能。2024年,瑞高进一步探索智能招投标、燃油管理、智能调度等应用场景,助力更安全高效的运营。
4月18日上午,分会组织与会代表前往长沙六五一仓储物流有限公司参观交流。
2025第八届化工物流安全环保发展论坛已经圆满落幕,未来分会会始终与会员单位携手共进,以安全为基、以创新为翼,助力企业顺应时代发展,抓住新机遇,实现新增长,共同构建更加安全、高效、绿色的化工物流供应链,书写行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本次会议还得到了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G7易流、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永泰运化工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河北英科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湖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南通征普勒科技环保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同时特别感谢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集团、万华化学、科思创、巴斯夫、林德集团、盈德气体、Olin等企业对本次大会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