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输车辆安全隐患排查
(一)车辆资质与技术状况
1.证件有效性
道路运输证是否标注危险货物运输类别,行驶证、罐体检测报告(如适用)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按规定喷涂警示标志与安全标识。
2.关键部件检查
制动系统(刹车片厚度、制动液液位)、轮胎(胎面花纹深度≥1.6mm,胎压是否符合标准)、灯光(危险品警示灯、示廓灯)是否正常。
3.罐体与安全装置
常压罐车罐体是否有渗漏、变形,紧急切断阀能否正常闭合,导静电拖地带是否接地良好(离地高度≤50mm)。
(二)安全设施配备
1.消防与防护设备
是否按规定配备灭火器(2具4kg以上ABC 类)、三角木、防爆工具,运输剧毒化学品车辆是否携带防毒面具。
2.警示与标识
车身是否粘贴反光带、菱形危险货物标志,罐车是否设置 “爆”“毒” 等文字标识,运输路线牌是否与实际运输货物一致。
3.应急处理器材
是否配备与运输货物特性匹配的应急处置包(如强酸泄漏需中和剂、氰化物泄漏需吸附棉),处置说明书是否随车携带。
(三)动态监控系统
GPS运行状态:监控设备是否实时传输数据,超速(普通道路>60km/h,高速>80km/h)、偏离路线等报警是否及时处理。
监控平台管理:企业监控平台是否24小时专人值守,对疲劳驾驶(连续驾驶超4小时未休息)预警是否采取停车休息措施,监控记录是否保存 3个月以上。
二、从业人员安全隐患排查
(一)资质与证件核查
1.驾驶员资质
是否持有危险货物运输从业资格证,驾驶证准驾车型与车辆是否一致,近3年是否有重大交通责任事故记录。
2.押运员资质
押运员证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熟悉所运货物的危险特性(如UN编号、应急措施),是否经企业岗前培训考核合格。
3.健康与心理状态
驾驶员是否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是否存在高血压、心脏病等禁忌病症,押运员是否有酒后上岗、情绪异常等情况。
(二)作业行为规范
1.装卸操作
是否监督驾驶员按规定熄火、拉手刹,是否在装卸过程中远离火源,剧毒化学品运输是否执行 “双人双锁” 制度。
2.行车安全
是否违反规定在人口密集区、明火区域停留,运输易燃易爆品时是否使用手机,雷雨天气是否停放在安全区域。
3.应急处置能力
是否知晓货物泄漏初期处置方法(如苯泄漏需用泡沫覆盖),是否能正确使用紧急切断阀、灭火器等设备。
三、装卸作业与停车场站隐患排查
(一)装卸作业管理
1.作业资质
装卸单位是否具备危险货物作业资质,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装卸协议是否明确安全责任。
2.作业流程执行
是否核对运单与货物一致性,是否按 “轻装轻卸” 原则操作,放射性物品装卸是否佩戴个人剂量计。
3.设备与环境安全
装卸平台是否设置静电接地装置,地沟是否有防渗措施,作业区域50米内是否有明火源,夜间作业照明是否使用防爆灯具。
(二)停车场安全管理
1.场地资质
停车场是否取得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停放许可,是否与居民楼、明火源保持安全距离(一般≥50 米)。
2.设施配备
是否设置消防水池、消火栓(间距≤60米),是否划分危险品车辆专用停放区,是否安装视频监控与周界报警系统。
3.停放管理
车辆是否按货物类别分区停放,是否存在超量停放现象,停放期间是否有专人巡查(每2小时至少1次)。
四、安全生产管理隐患排查
(一)制度与台账管理
1.管理制度
是否制定《危险货物运输应急预案》《车辆维护制度》等,是否明确各岗位安全职责(如调度员、安全员)。
2.运输台账
运单、装卸记录、车辆维护记录是否完整,是否如实记录危险货物名称、数量、运输路线,电子台账是否备份保存。
3.风险管控
是否对运输路线进行风险评估(如桥梁承重、隧道限高),是否针对高温、冰雪等天气制定专项运输方案。
(二)应急管理与演练
1.预案实用性
是否按货物特性(爆炸品、腐蚀品等)制定专项预案,是否明确泄漏、火灾等场景的处置流程与联络方式。
2.演练效果
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应急演练(如化学品泄漏处置),是否测试人员集合时间(≤15分钟)、物资调配效率,演练评估报告是否归档。
五、办公室安全隐患排查
(一)消防安全管理
1.消防设施
办公室灭火器是否匹配可能火灾类型(如电器火灾需二氧化碳灭火器),消火栓是否被办公家具遮挡,应急照明系统是否定期测试。
2.电气安全
是否使用非标接线板(如多孔插排),空调、饮水机等设备是否超负荷运行,线路穿墙处是否有防护套管,避免短路风险。
3.易燃物管控
是否存放危险化学品样品(如汽油、强酸试剂),文件柜是否堆积废纸超过容量的2/3,打印机墨盒是否远离暖气等热源。
(二)危险货物信息管理
1.档案安全
危险货物运输台账、应急预案、从业人员资质证书是否专柜上锁存放,是否标注 “机密” 字样防止信息泄露。
2.数据保密
运输管理系统是否设置权限分级(如仅限安全员查看运单数据),废旧文件是否通过碎纸机销毁(碎纸颗粒≤2mm×15mm)。
(三)办公设备与环境安全
1.设备操作
碎纸机是否存在卡纸后强行通电现象,投影仪吊装支架是否承重达标(≥设备重量1.5倍),饮水机是否远离电源插座(间距≥1米)。
2.物理安全
高柜是否固定在墙面(防倾倒),玻璃隔断是否张贴防撞标识,窗台是否堆放文件或杂物,避免高空坠落风险。
(四)人员安全意识
1.培训考核
办公室人员是否知晓危险货物运输事故报告流程(如泄漏需立即拨打12328),是否掌握灭火器 “提拔握压” 使用方法。
2.应急准备
是否在办公室配备应急包(含防尘口罩、应急照明),是否明确紧急疏散集合点(如停车场空旷区域),每年至少参与1次全站应急演练。
(五)通讯与应急物资
1.联络保障
值班电话是否与公安、消防、环保部门建立直连,应急联络表是否张贴在会议室、前台等明显位置,是否定期测试电话畅通性。
2.物资管理
办公室应急物资柜是否存放警戒线、警示标牌、急救箱(含止血毯、冷敷袋),是否每月检查药品有效期并更新记录。
(来源:安全生产知识汇,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