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浙江全省开展铅蓄电池、电镀、印染、造纸、制革、化工六大重污染行业整治,收获了不菲的成绩。截至2015年底,全省累计投入整治资金745亿元,六大行业中纳入整治范围的5740家企业,关停2163家,搬迁入园或整治提升3577家,完成率100%。
11月16日,来自浙江省环境保护厅的公开消息称,《浙江省工业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以下统称《规划》)已正式出台。作为工业大省的浙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寻找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点。此次《规划》的出台,将为浙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完善的工业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提供又一坚实的制度保障。
投入七百多亿 整治六大行业
“十二五”期间,浙江开展铅蓄电池、电镀、印染、造纸、制革、化工六大重污染行业整治,收获了不菲的成绩。截至去年底,全省累计投入整治资金745亿元,六大行业中纳入整治范围的5740家企业,关停2163家,搬迁入园或整治提升3577家,完成率100%。
以铅蓄电池行业为例,浙江省是铅蓄电池生产大省,2011年开展环境整治前,铅蓄电池企业数量约占全国的25%。行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铅蓄电池产业转型,全国看浙江,浙江看长兴。作为国内最大的铅蓄电池产业集聚地和新型电池研发基地,长兴县的电池产量占全国70%以上。
为打赢这场转型升级攻坚战,长兴县从2011年起多次开展蓄电池产业专项整治,对蓄电池“低小散”企业进行关停淘汰。与此同时,引导蓄电池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由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7.39亿元,规划了郎山和城南两大新能源高新园区。
通过整治,长兴县蓄电池行业由整治前的175家,重组提升为16家现代化企业,包括两家超百亿元龙头企业天能集团和超威集团,行业产值不降反升。蓄电池生产也形成了从电池研发、生产及组装、原辅材料加工、零配件制造、销售到废旧电池回收的完整产业链。
目前,长兴县蓄电池企业与国内2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拥有两个国家级技术中心。今年上半年,蓄电池产业完成产值153.4亿元,同比增长12.2%;完成销售121.9亿元,同比增长3.95%。
“浙江工业具有结构复杂、行业种类多、企业数量大、特色工业覆盖面广等特点。作为工业大省,‘十三五’期间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仍面临较严峻形势。”尽管已经领跑全国,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谈及浙江工业污染治理前路,仍旧用起“任重道远”四个字。
工业治污重点 区域环境质量
浙江的“五水共治”受到中央媒体的高度关注和高频率报道,被认为是现代版的“大禹治水”,开创了全国水环境治理之先河。在工业污染防治方面,浙江再次先行先试,开启水气土并重的“海陆空”防治时代,将区域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作为“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的新目标。
“海”,不仅包括保护海洋环境资源,还包括工业污染防治、保护内河和近海水环境这一更大范围。按照《规划》,浙江将在钱塘江、太湖流域等水环境敏感区域,严控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行业发展,对新建、改建、扩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量置换。在八大流域干流沿岸,严格控制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等项目环境风险,不得新建高环境风险项目。
同时,工业节水也被放到重要位置,要求开展节水评估、水平衡测试,严格用水定额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同时,将建立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耗指标等用水效率评估体系,把节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
“陆”,除了根据国家“土十条”规定,严格保护土壤环境之外,还包括合理规划国土空间环境功能区布局,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开发管理政策,激励地方政府压缩重污染高耗能产业产能,为国家、省重大战略合理配置环境容量资源。
按照《规划》,城市建成区内现有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印染、原料药制造、化工等重污染、高风险企业实施有序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浙江将建成更多的特色产业园区,促使地方特色污染行业搬迁集聚,有效改变“村、企”混居的现状。
“空”,将围绕以VOCs(挥发性有机物)为重点的工业废气污染,进行工业废气清洁排放改造。在整部《规划》中,VOCs防治在环境质量、行业治污、污染物削减等多方面被反复提及。“重点行业VOCs排放量在2015年的基础上下降12%以上”,更是整部《规划》中污染物削减的主要目标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已制定VOCs排污收费办法,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今年7月1日起,石化、印刷行业已开始征收VOCs排污费,征收标准为每污染当量3.6元。从2018年1月1日起,征收标准调整为每污染当量4.8元。2018年底前,将逐步扩大至其他重点行业,征收VOCs排污费的重点行业不少于5个。此举旨在以排污费为杠杆,促进企业开展VOCs治理。
不久前,浙江《化学合成类制药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出台。这是我国首个针对化学合成类制药设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其目的就是削减医药化工类企业的VOCs排放。这也说明,医药化工企业的污染防治会成为“十三五”环保的一大重点。
重点整治对象 18县22个园区
据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规划》出台,同时配套出台了3份附件:《“十三五”工业污染防治省级部门任务分工》《省级重点县(市、区)清单》和《省级重点园区清单》。
“工业污染防治,并不能仅靠环保部门一家之力,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该负责人介绍,此次制定《规划》时,为避免这项工作陷入环保部门“单打独斗”的尴尬局面,于是将经信委、发改委、公安厅、财政厅等11个部门以及各自需要履行的相关职责,作为附件清单列明,“让最合适的部门来履行最恰当的职责”。
《省级重点县(市、区)清单》和《省级重点园区清单》,则明确了浙江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工业污染整治方向。《规划》中要求,各地应编制省级重点县(市、区)和重点园区专项治理方案,以便于针对各个区域的特点,实行差异化管理。
在《省级重点县(市、区)清单》中,分别列出了属于8个设区市的18个重点县(市、区),以及区域内主要园区和主要行业。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例,区域内的萧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行业为纺织印染、金属表面处理、工业涂装、化工;南阳经济开发区主要行业为化工。
在《省级重点园区清单》中,列出了分属10个设区市22个省级重点园区,内容包含了占地面积、企业家数、主要行业、主要污染物等信息。记者注意到,VOCs是主要污染物中唯一被单独提及的,放到了特别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