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化工园区从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三个年头,“要发展,更要安全”是园区上下的一致共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理念,十三年来,化工园区从未发生过一起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2014年扬州化工园区被国家安监总局表彰为全国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抓源头设置安全“高门槛”
“园区实行‘一企一策’,对不符合园区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落后、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环境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实施关闭,宁缺毋滥。”园区安监局局长曹雯表示,治标先治本,安全生产必须从源头抓起。
面对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安全监管工作,园区要求每5年开展一次区域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价,科学确定园区区域风险等级和风险容量。禁止新建剧毒化学品、有毒气体(液氨、液氯)类项目,原则上新建的化工企业内部不再建设大型罐区,新建项目的重大危险源等级控制在二级以下。
严把安全生产准入关,已成为扬州化工园区一个铁律。近年来,化工园区强化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消除工程设计缺陷和不足。对已建成投产项目,园区严把年审关,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重大隐患整改不到位的、安全标准化不达标的,一律不予发放安全生产行政许可换证。
与此同时,园区企业新建化工装置必须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化工装置必须装备安全仪表系统,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实现实时监测、视频监控、自动化控制。
严监管织密安全“防护网”
成立于2012年的园区综合应急响应中心总投资1亿多元,承担园区突发事件的接警调度及平台维护等职能,被誉为扬州化工园区的“猫眼”。记者来到三楼的应急响应中心主控室,大屏幕上,园区空中、地面、地下的视频画面实时显示。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该平台具备信息收集、传输、反馈、分析等功能,集安全与环境监控、事故灾害预警、应急辅助决策、实时调度指挥、快速处置于一体,是安监、环保、消防、治安日常监管与应急处置“多台合一”的综合性应急平台,初步实现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日常监管的数字化。
记者了解到,自2014年运行以来,应急响应中心累计接处警101起,织就了一张守护园区安全生产的“防护网”。
综合应急响应中心是园区安全监管的一个缩影。园区多年来坚持全面排查各环节的安全风险,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分布档案,推动在役和新建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定量风险评估,同时加大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园区实施安全监管执法内容清单化,采取年度执法计划和专项执法行动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化工企业证照手续不全的或在特殊作业环节发生亡人事故的,一律停产整顿。”园区安监大队队长耿宜峰向记者介绍。
此外,园区还在积极探索监管方式的创新,比如定期组织企业开展安全互查、互援活动;积极利用政府购买服务、推广安全生产责任险等方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增强监管效果。
重保障撑起安全“保护伞”
多年来,园区把安全保障摆在突出位置,强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实现专业监管人员配比不低于在职人员75%,同时强化安全生产和企业主体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扬州恒基达鑫公司是码头仓储企业,主要从事油品、液体化工品及液化石油气的装卸、储运和中转业务,主要有汽油、柴油、石脑油等油品,混合芳烃、醋酸丁酯、氯化苯等化工品,以及丙烯、异丁烯等液化石油气。公司建有储罐71个,仓储罐容量为39.75万立方米。自2008年运营以来,近十年无安全事故,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化工仓储十佳优秀企业”、“2015中国化工园区优秀服务商”、“江苏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等。
采访中,恰好遇到该公司一名电焊工要对储罐某处焊接动火,记者跟着他一起体验了公司的操作流程。首先填写表格报请审核、批准,经过动火项目负责人、监火人、动火初审人签字,并经分管安全的厂领导把关,最后凭“证”才能动火作业。正是凭借着这样严格的安全生产规范和流程,企业和园区才能实现安全生产的平稳态势。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曹雯告诉记者,近年来,园区始终重视安全监管的基础工作,加大安全生产事故预防、演练和装备、器材、物资配备的投入,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化工园区应急救援资源力量统一调度体系,定期举办规范性应急演练活动。同时,重视法律法规、安全知识的宣传和专业人才的培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