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危化品物流网!www.hcls.org.cn
化工创新强业急需“人才工程”
2018-03-15   【打印【关闭】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说,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人力人才资源是创新发展的最大“富矿”。化学化工界代表委员们从科研人才、工程人才、技能人才的培养以及化工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意见建议。 

      在科研人才培养上,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赵宇亮认为,要着力提高我国人才制度的全球竞争力。一方面在人才评价机制上真正形成“宽容失败”导向,比如延长对青年科研人员的考评时间,给他们充裕时间去尝试新领域,而不是为生存“满地捡芝麻”;另一方面引进外籍科学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高层次专家。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纳米科技中心主任刘忠范呼吁改善创新软环境。他建议对创新人才管理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划出红线,而不是面面俱到。 

      在高校人才培养上,多位来自化工领域的政协委员表示,希望今后化工高等教育在提高学生“工业感觉”和实践能力上不断改进。“从我上大学到现在已经40年了,我们的化工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手段方法上变化不大,实践环节甚至还有所削弱。”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指出,化工教育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上有所改进,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学科本身的兴趣。 

      在工程人才培养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对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提出建议:建立健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模式;强化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和个性化培养;探索与实践工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并完善多方协同的工科育人模式;健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在技能人才培养上,全国政协委员、茂名石化首席技师张恒珍,全国人大代表、吉林油田新木采油厂采油一队班长李彩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火药雕刻”高级技师徐立平,全国人大代表、兰州石化合成橡胶厂丁腈橡胶二车间副主任郑彩琴等来自生产一线的代表委员都希望,国家从制度激励、教育培养、文化熏陶等方面多管齐下,培育高技能人才,弘扬工匠精神。 

      全国人大代表、金陵石化总经理张春生针对技能人才培养提出系统建议:抓好顶层设计,同等对待职业技能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加强校企合作,让职教学生更多参与实践,培训内容上更多考虑企业生产需要;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教学中重视工匠精神培育;政府加大对职业学校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同时以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大力宣传匠心文化,让工匠精神成为一种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