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危化品物流网!www.hcls.org.cn
专家访谈录——小议推动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进程的重要意义
2014-03-10   【打印【关闭】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制造业先后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化三个阶段。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创造了新兴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而且通过渗透和辐射,使机械、冶金、化工、纺织、服装等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都发生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新经济的特征日渐的突出,生产、流通和消费间的运用网络和组织模式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传统的物流方式向现代的方式引进,加强中国物流信息化的建设与推进,不仅有利于物流企业自身经营理念和管理体制的变革,而且对其它传统的物流仓储、运输等企业的转型都有启示和示范意义。随着通信、计算机软件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引用,以及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信息化成为信贷物流的普遍特征,信息化操作和管理是整个物流行业发展对物流企业的提出的必然要求,成为重要的支撑和保证。物流信息化就是在物流的各个环节广泛引用信息的技术,具体表现在物流信息的商业化、信息数据的数据化和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施化,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等。从世界上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来看,在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都要向物流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我们中国工业化已经基本上到了一个高级的阶段,向物流信息化发展,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无论是日本、韩国、美国,都是走过了这样一个进程。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现代管理、先进制造等多项高新技术,能够同时调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快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从而大幅度地增强了制造业的竞争力。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早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就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现在正在向高度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目前各主要国家都在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以维持自己在世界分工中的有利地位。我们必须把握这个大趋势,并且紧紧咬住,奋起直追。
    国际上发达国家在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情况
    众观国外物流信息化:美国在1988年才真正开始走向现代物流,而日本也是在1992年开始的。尽管如此,现代交通体系的建立已经激发了现代物流的活力。在交通信息化的基础上,国外的现代物流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交通、物流的信息化水平仍然有近二十年的差距。在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史中,日本、德国美国是物流信息化发展较快的国家,出现了像不来梅、东京等物流园区典范。德国政府将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与交通干线、主枢纽规划建设等统筹考虑,在广泛调查生产力布局、物流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的可能,在全国范围内规划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用地规模与未来发展。和日本一样,德国物流园区内的物流企业的现代化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各种信息化、自动化、电子化的设施和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的应用和推广在促进物流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和加强了物流园区的主导地位。美国的物流配送业发展起步早,经验成熟,尤其是信息化管理程度高,对我国物流发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美国物流信息配送中心主要靠计算机管理。业务部通过计算机获取会员店的订货信息,及时向生产厂家和储运部发出要货指示单;厂家和储运部再根据要货指示单的先后缓急安排配送的先后顺序,将分配好的货物放在待配送口等待发运。配送中心24小时运转,配送半径一般为50公里。目前国内外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理解不尽相同,但不论从何种角度出发,有一点是共同的:智能交通系统是用各种高新技术,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提高交通效率,增加交通安全性和改善环境的技术经济系统。美国交通部长将智能交通系统称作交通发展的一次革命。据称,美国每年投入2.13亿美元用于智能交通系统的试验和部署,在其75个大城市中,已有36个城市拥有中等或高水平的智能交通系统,还有10个城市也即将具备。以美国为例: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国电子商务如火如荼地发展,使现代物流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据统计,1999年美国物流电子商务的营业额达到80亿美元以上。电子商务带来的这种交易方式的变革,使物流向信息化、网络化进一步发展。此外,专业系统的推广使美国物流管理实现了智能化,提高了整体效果。欧洲的物流信息化也取得了显着的成果。考虑到成本因素,一些跨国公司纷纷在劳动力低廉的亚洲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在物流过程中,欧洲物流企业的需求信息直接从顾客消费地获取;采用在运输链上实现组装的方式,使库存量实现极小化。信息交换采用EDI系统,产品跟踪应用射频标志技术,信息处理广泛应用互联网和物流服务方提供的软件。目前,电子物流正在欧洲兴起。
    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在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现代化的交通、物流方面,我国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相比之下,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帮助交通、物流行业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转变,实现了高效的运作,在社会和经济两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效益。我国目前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但物流配送明显滞后。长期以来,商流与物流分割,严重影响了商品经营和规模效益。实践证明,市场经济需要更高程度的组织化、规模化和系统化,迫切需要尽快加强建设具有信息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流通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利用现代化的设施,但目前还不可能达到发达国家物流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只能从国情、地区情况、企业情况出发,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中国的物流配送业一定会按照新型物流配送中心的方向发展。
    实施物流信息化的关键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现代企业物流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现代物流是企业供应链中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将物品、服务和相关信息从原始点向消费点有效益地流动以及存储的计划、执行和有效控制的过程。现代企业物流信息化,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与市场一体化的要求,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和现代化方式,对物流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对资源进行快速整合,并使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最优集成的管理模式与创新。对于现代物流业来说,信息是未来物流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核心技术,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要摆到区域物流发展的重要位置,这是世界物流发展的经验。专家认为,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在现代物流中“信息”是第一要素,它取代了传统物流中“运力”的第一要素的地位,因此物流信息系统是发展现代物流的支柱。我国企业需要从六个方面加速物流信息化,实现物流现代化,加快物流效益提升。1、加速企业物流市场信息化,构筑网络物流与物流网络平台;2、加速物流关系管理信息化组建企业“链型”物流新模式;3、加速物流配送信息化 建立企业物流支撑体系;4、加速物流信誉贯通信息化打造企业物流品牌;5、加速定制物流信息化 创新企业流程再造;6、加速物流核算管理信息化有效提高企业物流效益。

     本文由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泉州服装学院电子商务物流教师王凌峰独家撰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